今年以來,媒體不斷大篇幅地報導中國以各項政策工具吸引臺灣青年赴內地創業,無論在產官學界都引起了熱烈的討論。在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的設立之后,到大陸實習就業創業的討論更趨白熱化。
臺灣政府機關感受到很大的壓力,短短一小段時間內,我就獲邀參加了五場以上由不同部會召開、正式或非正式的“因應中國”討論會。
從創業圈的角度觀察,也確實開始有越來越多的臺灣創業團隊,認真地將這個看似對臺灣人有很大發展優勢、又同文同種的巨大市場,作為開展事業的主體。
中國政府提供薪資補貼、辦公室廠房優惠、種子基金、生活零用金、市場推廣資源、投資人媒合,甚至連生活都幫你安排好了。然而, 創業者,你真的準備好立足臺灣,放眼大陸了嗎?
那些年,被挖走的設計總監我以創業者的身份,與大陸的第一次接觸,是在兩年前。當時,我的公司連續被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挖走了兩任的設計總監,給薪是當時我公司的薪水的 2 倍到 3 倍。更有甚者,我們的前同事到了杭州之后才發現,她的薪水比起本地的大陸同事,還是低了一截。
講到這里,讀者可能會覺得,或許是我們的公司給予員工的薪資太差,才導致優秀人才出走。但是事實上,我們給予剛從學校畢業的設計總監薪水,不僅高于平均業界水平,也相當有競爭力。
國資本,正在逐漸地改變這個世界,當很多臺灣鄉民逢中必反的同時,或許并沒有發現,他們每天手機里玩的部落戰爭、或是召喚峽谷背后的英雄聯盟,都已經在陸資騰訊的控制之下。這些憤青本身,其實也在不知不覺中助長中國對于世界的影響力。
登陸中國的第一課:接地氣儘管中國政府不停地向世界宣稱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至少就產業政策上來說,這樣的同胞宣告,基本還是政治語言。沒有任何大陸人認為臺灣人跟他們是一樣的,就像是臺灣人也一點都不覺得自己跟大陸人相同。臺灣人到中國的第一課通常是震撼的。
我正式前進大陸,從獲選為臺灣雪豹科技與紫牛創業協會的紫牛之星之后開始。接著,學悅科技在北京獵豹移動的紫牛戰隊北京站,獲得了總冠軍。
當年稍晚,我在北京 APEC 工商諮詢理事會 / APEC 中國工商理事會舉辦的全球創新者大會中,成為第一個獲得未來使者獎項的臺灣人,并擔任其中三個論壇的主題演講人。
今年稍早,在福州的亞洲合作對話 (ACD) 中,再度擔任兩岸專場的講者。最后,在今年年初,筆者所創辦的公司學悅科技,正式獲選進駐北京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創業者加速器(X-elerator)。
提起這段過程的學習,我給所有想要西進的創業者一個最好的建議是,請大家在考慮團隊、產品,甚至政治立場之前,先買張機票過去中國,找幾個已經在中國創業的臺灣朋友聊聊,也請他們介紹一些中國當地的創業者一起聊聊。
你一定會驚訝中國現在的發展、當地創業者高效的決策和執行能力。改革開放以后的中國,早已不是過去我們在課本上讀到反對經濟主義、致力于粉碎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極權國家。
現在的中國,依舊極權,共產黨、政府、領導依然有決定性的影響力,但是無損于它作為全世界發展最迅速的地方,它的發展甚至超過美國硅谷。
速度,是中國新創圈一個重大的特色,也是絕大部分的臺灣創業者到中國發展要面對的第一個挑戰。幾乎所有到大陸發展過的臺灣創業者的一個共同感覺就是,每次回到臺灣,緩慢的生活步調,根本就是在度假。
舉個我親身接觸的例子,來說明中國的速度到底是如何快。2015年中,在獵豹移動紫牛之星的行程中,我們參訪了李開復在北京創立的創新工場。
當時有一個團隊,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早上參訪行程差不多告一段落,中午在會議室里用餐的時候,有個年紀非常輕的小女生闖進了會議室。雖不請自來,但她充滿激情地跟我們介紹了她創辦的公司和產品:考拉班車,一個為了補足北京公交車(就是臺灣的公車)服務的不足,而提供的線上客製化巴士出行服務。
她的積極讓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你也很難想像這個年輕人,創業前已經在赫赫有名的大公司“去哪兒”跟“新浪微博”繞過一圈,而且在創業之初就拿到創新工場的天使投資。
因此,回臺灣之后,我一直關注著這間公司的消息,直到有一天,我發現他們的創辦人在跟用戶們道別了:
3月11日,小考拉第一次夢想起航,執行中關村-回龍觀號的出航任務,承載著所有小考拉們的夢想和我們最初的42個夢想贊助商順利送達。
4月11日,小考拉順利完成天使融資,舉辦滿月趴,正式開啓團隊組建。
5月17日,日訂單第一次過百,小考拉團隊開始壯大,也在大家的各種建議幫助下摸索出班車運營之道。
6月~8月,滿載夢想的考拉班車,進入了極速增長期,日訂單到8月底達到5000單,且保持了平均周對周40%以上的訂單增速。新開線1-2周后上座率可達70%的效率。
截至8月底,考拉用戶超過5w,考拉班車達到130條線,全部線路的平均上座率達到80%。(除了新用戶3次免費體驗外,無其他發券優惠策略)
9月11日,考拉會結束最后一天班車運營,大家不要擔心自己的班車生活發生改變,從下週一開始,將由滴滴巴士為大家繼續服務。相信滴滴也會給大家很好的體驗:)
當臺灣同期的團隊還在學走路的時候, 這間公司在短短六個月之內,有條不紊地從創辦、啟動產品、獲得投資、組建團隊、拓展業務,最終出售給他們的最大的競爭對手 ,最近剛合併中國優步(Uber)的滴滴出行(滴滴打車)家族成員滴滴巴士,獲利出場。
這,就是中國的效率。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800至1000字,兩天內會回覆是否採用,文章會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北京金恒智能系統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7-2020 by Create-china.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未經許可,任何模仿本站模板、轉載本站內容等行為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電話:86+10-62104277/2248/4249 傳真:86+10-62104193-819 京ICP備10010038號-2網站XML
智慧機房
在線體驗